白墻黛瓦的民居,曲折別致的鄉間小路,傳統與現代交融的景觀節點,融鄉土氣息和藝術氣質為一體的廣東(蕉嶺)鄉建館佇立在山水田園間,從廢舊閑置房到鄉愁藝術的典范,讓人眼前一亮,再一次刷新了廣東省梅州市蕉嶺縣的鄉村振興示范引領之路。
漫步在壽鄉畫廊精品游線上看廣東(蕉嶺)鄉建館,步步皆景、處處成畫。鄉建館青的瓦、灰的墻、紅的柱,與無邊無際的田野融為一體,鄉村的舒適感油然而生。
蕉嶺探索,擦亮鄉愁藝術名片
鄉愁,從古至今都是一個永恒的話題,這種珍惜親情、渴望團聚的情形千百年來代代傳承,亙古不變。作為廣東省鄉村客廳的現實載體,廣東(蕉嶺)鄉建館既是講述鄉建故事、留住鄉愁情懷的建筑,更是鄉村振興中的“蕉嶺探索”,新理念與新實踐相融合的最佳寫照。
自建成開放以來,廣東(蕉嶺)鄉建館便頻頻刷屏,吸引了不少外來游客,成為眾人尋覓一抹鄉愁的打卡地,尋找記憶中的鄉村。
傳統與現代巧妙融合,書寫“鄉美”
鄉建館整體展示以客家地區為代表的廣東鄉村建筑歷史遺址和遺跡、鄉土材料、建造工藝以及廣東鄉建文化、蕉嶺長壽鄉文化等相關內容,隨時隨處都能感受到傳統與現代相融、鄉土與時尚交織的客家特色建筑風情,里里外外散發著濃濃的客韻鄉愁。
新晉網紅打卡點頻頻刷屏背后,是蕉嶺縣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規劃引領的一次突破實踐。卓創鄉建集團與蕉嶺縣簽訂戰略合作,經過一年多的調查、營造定位、節點布局到細節完善后,2018年6月,廣東(蕉嶺)鄉建館項目規劃基本敲定;同年8月,工程隊開始進場實施。歷時13個月的建設,昔日廢舊危房以廣東(蕉嶺)鄉建館嶄新面貌示人。
老房變新館,賦能鄉村發展
村落的更新、建設、保護,都需要遵循一種自然的建造。這種自然建造,體現在一種傳統與現代的結合上。單純的拆建,容易破壞鄉村原有的建筑文化。對此,卓創鄉建提出了“鄉村客廳”的建設理念,將鄉建館建在鄉村里、農戶旁、群眾身邊。
“鄉村客廳”意味著是一個公共空間,對外可以接待、展示,對內可以聚集與交流,兼具了實用功能的綜合拓展。
卓創鄉建在融合蕉嶺本土文化的基礎上,結合人居環境整治工作,在原有廢舊老宅基地拆舊的基礎上其中一部分采用修舊如舊方式,保留橫屋主體結構和木窗等客家傳統建筑元素,另一部分則在遵循木構、土磚、抹灰等鄉土建筑傳統材料的基礎上,大膽融入現代元素,以鋼結構為主體,外嵌線條感和凹凸感明顯的磚紅色木。
“看到這個夯土器做的泥墻就想起了小時候,好多老建筑都沒了,但蕉嶺保留了下來,而且還有了新的活力?!迸_灣傅氏宗親聯誼會傅學斌回鄉尋根問祖,看到老建筑方式的延續與創新贊不絕口。鄉建館不僅讓臺灣鄉親刮目相看,也讓見證其變化的本地村民連連稱贊。
鄉建館的初衷是想給客家鄉土建筑技術一個交流展示的平臺,讓更多的人了解感受蕉嶺鄉建文化,打造望得見山、看得見水、記得住鄉愁的景觀節點。
目前鄉建館已納入有“廣東美麗鄉村精品線路”之稱的石窟河壽鄉畫廊美麗鄉村精品線路,與“卡拉比——丘成桐空間”雕塑廣場、三圳鎮九嶺村、絲苗米良種繁育和種植示范推廣基地等節點一起,打造匯聚美麗鄉村、生態產業、農村改革、鄉村治理和壽鄉人文的精致名片。
項目催生“幸福樹”,產業引來“鳳還巢”。隨著鄉建館的開放,"鄉村客廳"的品牌效應日益凸顯。
地址:中國(杭州)智慧信息產業園 浙江桐廬匯豐大廈27樓 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勤建大廈18樓 河北省保定市蓮池區未來石3號樓13層
總機:86(0571)85069710 郵箱:checrc@163.com 郵編:310000 浙ICP備20017458號-1浙公網安備 33012202330928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