浙江深化“千萬工程”建設未來鄉村 奮力打造共同富?,F代化基本單元金名片

一、悟透篤行未來鄉村建設的初心使命
未來鄉村源于“千萬工程”,承擔著共同富裕的時代使命,具有深厚的歷史邏輯、理論邏輯和現實邏輯。
歷史邏輯:未來鄉村建設是深化“千萬工程”,建設新時代美麗鄉村的守正創新?!扒f工程”是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工作時以廣闊的視野、前瞻的思維、非凡的魄力親自謀劃的一項重大決策。2003年以來,“千萬工程”從“千村示范、萬村整治”到“千村精品、萬村美麗”再到“千村未來、萬村共富”深化拓展,給浙江鄉村帶來了歷史性、全局性變化?!扒f工程”是一個立意深遠、博大精深的思想體系,其認識論、實踐論、方法論為未來鄉村建設指明了方向、提供了路徑;“千萬工程”是一個開放包容、不斷發展的工作體系,隨著實踐不斷豐富,未來鄉村是其最新組成。未來鄉村不是憑空產生的,而是源于“千萬工程”19年的生動實踐和深厚積累,與村莊整治、美麗鄉村建設一脈相承;未來鄉村建設不是另起爐灶,而是對美麗鄉村建設的內容拓展、標準升級,對“千萬工程”的堅守踐行、持續深化。
理論邏輯:未來鄉村建設是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,更好滿足農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向往的具體行動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,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,是馬克思唯物史觀的基本觀點,是馬克思政治經濟學的根本立場,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核心要義。進入新時代,農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廣泛,不僅追求物質性需要的滿足,還更多追求社會性需要、心理性需要的滿足,期盼更舒適的人居環境、更優質的公共服務、更豐富的文化生活。面對新形勢,省委、省政府順應農民群眾新期盼,面向美好生活、面向現代化、面向未來,開展未來鄉村建設,目的是以人的現代化為核心,以數字賦能為動力,打造高質量發展、高標準服務、高品質生活、高效能治理、高水平安全的幸福生活共同體。
現實邏輯:未來鄉村建設是高質量推進鄉村全面振興,實現共同富裕的先行探路。未來鄉村是共同富?,F代化的基本單元,是共同富裕從宏觀規劃到微觀落地的重要載體。浙江共同富裕成色如何、質量怎樣,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三農短板的長度,使命光榮、責任重大。通過未來鄉村建設,提升農村人居環境,打通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“最后一公里”,讓共同富??吹靡?、摸得著、真實可感;通過未來鄉村建設,吸引更多人才、科技、資金等要素流向農村,激發發展活力,讓繁華城市與繁榮農村交相輝映、共富共美;通過未來鄉村建設,率先探索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有效路徑,積累經驗,學有榜樣、行有方向、干有示范。
二、科學把握未來鄉村建設的實踐路徑
未來鄉村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,要強化系統觀念,運用集成方法,一體推進“美麗鄉村+數字鄉村+共富鄉村+人文鄉村+善治鄉村”建設,進行場景化建設、特質化打造,使未來鄉村成為一個充滿想象的大空間。
一是夯實美麗鄉村基礎,打造詩畫江南、田園牧歌的秀美圖景。綠水青山的生態、整潔有序的村容、錯落有致的農房,這是未來鄉村的風貌。未來鄉村建設的首要任務是建設美麗鄉村,提升人居環境,塑造“整體大美、浙江氣質”的鄉村風貌。保護和修復好生態,把垃圾分類好、污水處理好、廁所管護好、環境綠化好、衛生習慣培養好,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未來鄉村。提檔升級交通、信息、能源、物流等基礎設施,改造浙派民居,建設鄰里中心,完善生活配套,打造現代鄉村生活圈。尊重村落原有肌理,實施“微改造、精提升”,抓好美麗庭院、降圍透綠、桿線序化,開展設計、藝術下鄉,讓鄉村也有時尚風、文藝范。
二是強化數字鄉村引領,打造智慧生活、整體智治的現代圖景。加快數字化技術、思維、認知在鄉村的運用和普及,撬動鄉村生產生活生態各領域系統變革,這是未來鄉村的重要動能。建設“浙江鄉村大腦”,貫通“浙農”系列應用,加快“浙農碼”推廣。做大數字農業、智慧農業,做強農村電商,促進農業全產業鏈數字蝶變。加快智慧醫療、智慧文化、智慧教育、智慧救助等率先落地未來鄉村,提升智能化服務適老化水平,讓農民也共享智慧生活。
三是緊盯共富鄉村目標,打造富庶均衡、活力迸發的富裕圖景。就業充分、創業活躍,年輕人回來、城里人進來,人人有事做、家家高收入,這是未來鄉村的基。不同于城市社區,產業功能是鄉村所特有的,更是不可或缺的。實施農業“雙強”行動,堅決抓好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供給,穩住農業基本盤。培育“百鏈千億”農業全產業鏈,壯大村級集體經濟,加強對農民就業創業和低收入農戶幫扶,促進農民農村擴中提低。用好鄉村生態價值、文化價值、美學價值,發展農事節慶、鄉村旅游、養生養老等新業態,加快三產融合、產村融合。完善“兩進兩回”支撐政策,實施十萬農創客培育工程,留住原鄉人,喚回歸鄉人,吸引新鄉人。
四是彰顯人文鄉村內涵,打造文化興盛、精神富足的文明圖景。未來鄉村既要有美麗宜居的村容村貌,更要有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、鄉愁可寄的人文氣息,這是未來鄉村的魂。用好農村文化禮堂,推進移風易俗,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鄉村生根。保護好古村落、古民居、古樹名木等鄉土遺存,傳承好守望相助、敦親睦鄰、克勤克儉、耕讀傳家等鄉土基因,延續好二十四節氣等農耕文化,讓中華民族文脈永續。豐富文化供給,開設農民學校、老年學堂,讓終身學習成為未來鄉村新時尚。
五是堅持善治鄉村根本,打造安心舒心、優質共享的幸福圖景。幼有善育、學有優教、勞有厚得、病有良醫、老有頤養、住有宜居、弱有眾扶,生活在鄉村和生活在城里一樣便捷舒適,這是未來鄉村的本。堅持和發展新時代“楓橋經驗”,深化萬村善治創建,構建“四治融合”現代鄉村治理體系。打造20分鐘醫療圈、15分鐘養老圈、15分鐘健身圈,把鄉村公共服務欠賬還上,在最小單元里形成“一老一小”問題的系統性解決方案。推廣“浙里辦”,讓“數據跑”代替“群眾跑”。
三、持續激發未來鄉村建設的推進動力
未來鄉村建設涉及經濟、政治、文化、社會、生態等各方面,只有畫好同心圓,形成大合唱,才能凝聚起共同推進的磅礴力量。
強化黨建統領力。辦好農村的事情,關鍵在黨。切實發揮基層黨組織領導核心作用,不斷提高黨在農村的政治領導力、組織覆蓋力、群眾凝聚力和社會號召力。積極推廣黨建聯盟做法,片區化打造、組團式發展,先富帶后富、區域共同富。通過黨員示范崗、黨員包干區、黨員志愿服務等載體,做給群眾看、帶著群眾干。
激活改革內生力。未來鄉村建設要敢闖敢試、敢為人先,向改革要動力。以數字化改革為統領,全面推進以集體經濟為核心的強村富民鄉村集成改革,凡是省內已成功的改革,積極在未來鄉村推廣,凡是須按程序進行授權的改革,積極創造條件在未來鄉村先試。實施農業標準地改革,激活閑置農房和閑置宅基地,破除要素城鄉雙向流動障礙,增添鄉村人氣、財氣和朝氣。
提升工作協同力。探索建立綜合集成、協同高效的未來鄉村推進機制。強化工作協同,健全“1+4+1”鄉村規劃體系,一體推進城鄉風貌、未來社區、未來鄉村建設。強化力量協同,引導社會資本積極參與,鼓勵鄉賢出謀劃策、出錢出力。強化建設經營協同,堅持運營前置,從“做環境”邁向“做內容”,從做“美”鄉村邁向做“活”鄉村。
尊重基層創造力。把黨的正確主張變為群眾的自覺行動,是未來鄉村順利推進的關鍵。堅持決策共謀,建什么、怎么建,充分聽取村民的意見。堅持建設共管,引導農民自覺做好垃圾分類、美麗庭院、門前三包。堅持成效共評,把群眾滿意度作為最高評判標準。以開放、包容的態度鼓勵基層大膽創新,構建完善“一地先行、全省共享”機制。
作者:浙江省委農辦主任,省農業農村廳廳長,省鄉村振興局局長 王通林